manbetx
油脂及天然产物研究所王晓琴课题组在食品科技类国际权威期刊FoodChemistry上以“Fatty Acid and Sterol Composition of Tea Seed Oils: Their Comparison by the “FancyTiles” Approach”为题发表研究论文(//doi.org/10.1016/j.foodchem.2017.04.110)。
这篇文章较为全面的采集了我国代表性产区的油茶组、红山茶组及茶组植物材料,对来源于山茶属植物的油脂开展了脂肪酸和甾醇等组成分析,系统提供了山茶属植物油脂非极性组成的基础数据,并采用热图和随机森林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三种植物油脂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引入了用于表征生命代谢过程的“FancyTiles”图像标记方法简明直观了表达白花油茶油、红花山茶油及茶叶籽油的组成异同,解决了该产业内因基础资料缺乏长期存在的混淆不清等问题,并根据研究结果对三种油脂的英文名称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另外借此机会,论文作者呼吁对于山茶属植物油脂分别采用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两个中文名称,白花油茶油、红花山茶油不再加以区分,避免产业内无序竞争。
图1. (a)山茶属植物油脂脂肪酸主成分分析(b)山茶属植物油脂脂肪酸热图分析(c)山茶属植物油脂植物甾醇主成分分析(d)山茶属植物油脂甾醇热图分析
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云贵高原,我国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其木本油料作物开发对于我国国民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橄榄油相比,油茶籽油具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然而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对其产业发展不能提供有力的支撑。另外,与茶叶籽油的混淆也会影响两种高品质油脂的宣传和推广。目前,相关基础分析开展较少,在食品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报道极为有限。该工作较为全面的收集了中国代表性产地的材料,对脂肪酸、甾醇等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多个化合物在山茶属植物油脂中未见报道,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珍贵资料。研究结果可与国际食品法典植物油标准接轨,为完善山茶属植物油脂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对于我国山茶属油用植物资源开发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2. (a)山茶属植物油脂非极性组分聚类分析(b)山茶属植物油脂非极性组分随机森林分析(c)山茶属植物油脂非极性组分"FancyTiles"表征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项目、厦门市科技计划、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资助计划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doi.org/10.1016/j.foodchem.2017.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