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betx

本科教学评估/本科教学

manbetx 关于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实施办法(试行)

作者:   时间:2017-07-07   点击数:

manbetx 关于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实施办法(试行)

化工教[2017]9号

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15版,以下简称“认证标准”)中的要求,专业人才培养需有明确、公开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其目的是检查情况、找出差距、发现问题、促进改进、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为进一步推动manbetx 各工科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规范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机制与方法,特制定本实施办法(试行)。

、指导原则

以“认证标准”(附件1)为指导,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对其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和持续改进过程中。通过评价,可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二、实施对象

manbetx 参加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各专业,即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共四个专业,均需进行毕业要求达成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和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建议工科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应包括直接和间接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内部(如毕业生及教师的评价)和外部(如用人单位、社区等)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各项毕业要求适用的评价方法各有不同,有些项可能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要确认各项毕业要求采用的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表1毕业要求评价方法列举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

毕业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应届毕业生调查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历届毕业生调查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工程师认证考试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用人单位调查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课程考核结果(考试成绩等)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授课教师调查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调查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在读学生课程中期调查

Ö

Ö

Ö

Ö

Ö

Ö

Ö

学术委员会调查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毕业生家长调查

Ö

Ö

Ö

Ö

*毕业要求的12条通用标准见附件1。

各专业可结合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但均应包括定量的基于考核成绩分析法(附件2)。在采用该分析法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时,其依据的合理性是建立在把课程考试的内容、评分标准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建立起关联的基础上,首先需进行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附件3)。

单纯的基于考核成绩分析法进行的毕业要求达成分析并不能完全体现毕业生是否真正达成毕业要求。故同时应结合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价:毕业校友对于自身达成毕业要求情况的调查、用人单位调查、应届毕业生围绕7大认证标准的问卷调查、在校学生座谈等方式,各类调查表详见附件4-6。

四、组织与实施

(一)评价机构和人员

由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导成立各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的主要组成为: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为评价小组组长,专业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为副组长,评价小组的成员为各课程小组组长、骨干教师代表、年级辅导员和2-3名企业、行业专家。课程达成度评价人员由评价小组指定专人进行。

评价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确定和审查本专业各条毕业要求各指标点分解和相关主要支撑课程的合理性;确定各指标点支撑课程的权重值;制定和审查评价方法;收集数据,实施评估,撰写报告,提出持续改进要求。

(二)实施方式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由评价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课程评价原则上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各专业评价小组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一般在学年课程结束后进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一般每3年进行一次,需保证每届学生均经过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五、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由学院负责解释。

manbetx

2017年7月7日

附件1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015年3月修订)

说明

1.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认证。

2.本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

3.申请认证的专业应当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该专业符合本标准要求。

4.本标准在使用到以下术语时,其基本涵义是: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

(2)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3)评估:评估是指确定、收集和准备所需资料和数据的过程,以便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有效的评估需要恰当使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以便检测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估过程中可以包括适当的抽样方法。

(4)评价:评价是对评估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解释的过程。评价过程判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5)机制:机制是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同时对于该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以及各自承担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义。

5.本标准中所提到的“复杂工程问题”必须具备下述特征(1),同时具备下述特征(2)-(7)的部分或全部:

(1)必须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经过分析才可能得到解决;

(2)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工程和其它因素,并可能相互有一定冲突;

(3)需要通过建立合适的抽象模型才能解决,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创造性;

(4)不是仅靠常用方法就可以完全解决的;

(5)问题中涉及的因素可能没有完全包含在专业工程实践的标准和规范中;

(6)问题相关各方利益不完全一致;

(7)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

1.通用标准

1.1学生

1.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2.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

3.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

4.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

1.2培养目标

1.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3.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1.3毕业要求

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应完全覆盖以下内容: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4持续改进

1.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教学环节、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促进毕业要求的达成;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

2.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

3.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1.5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必须包括:

1.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

2.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1.6师资队伍

1.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并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2.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教师的工程背景应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3.教师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

4.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

5.教师明确他们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

1.7支持条件

1.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

2.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资料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3.教学经费有保证,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

4.学校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与稳定合格的教师,并支持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5.学校能够提供达成毕业要求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包括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6.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能有效地支持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

2.专业补充标准

专业必须满足相应的专业补充标准。专业补充标准规定了相应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

(各专业补充标准2015版未做修订,具体内容略)

附件2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

— 定量的基于考核成绩分析法

本方法以课程考核材料作为评价依据,对课程(包括实践教学在内的所有教学环节)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根据每门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计算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

一、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

1.毕业要求指标点及支撑课程

在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同时参考国内外同类专业、其他工程教育类专业及相关专家的建议,系/教研室对本专业所制定的毕业要求进行合理的分解,一般可分解为2-6个能反应毕业要求的本质、更为具体和更易评价的指标点。根据各指标点对毕业要求的贡献度不同,对各个指标点赋予合适的权重值。每个指标点应该由2-6门相应课程支撑,再依据它们对指标点贡献度的大小分配合理的权重。

2.评价原理

首先收集该专业最近3届毕业生的所有课程(包括授课类、实验类、实习实践类、设计类课程)的考核成绩。如某课程是采用常见的100分制考核,则采用考核成绩分析法对本专业所开课程的达成度进行评价。如某课程的考核采用分级制(如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则需要采用评分表分析法(Rubrics评价法)来评价该课程达成情况。一般以平时成绩加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依据进行课程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对课程考核成绩进行评价以计算出“课程达成度评价值”,再依据计算出的“课程达成度评估值”和相应课程的支撑权重,计算出“毕业要求达成度”。最后,将该计算结果与制定的合格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得出支持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结果。

对于支撑点为多门课程组合的毕业要求指标,以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计算相应课程达成度评价值,再根据该毕业要求指标点下属支撑点的支撑权重,确定其达成度。

3.评价数据来源

各个专业的不同课程类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评价的依据为各门课程考核材料,包括考试、测验、作业、实验报告、设计报告、论文、读书报告、实习报告、实践报告等。各类课程的评价依据大致如下:

①授课类课程:主要依据试卷内容、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作业成绩以及课堂测验)、课程考核质量分析表;

②实验类课程:选择实验报告、实验表现综合成绩等作为评价依据;

③实习实践类课程:依据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表现、总评成绩等;

④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践类课程:选择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或论文、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图纸、中期和最后答辩表现等作为评价依据。

4.达成标准及评价形成的结果

在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时,评价小组应反复调研、征询意见,并结合自身专业情况及学生毕业要求,反复论证制定合格标准。达成评价值合格线一般可定为0.5-0.65,小于该值判定为不合格。所有的评价过程和结果均形成文档,并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持续改进。

5.毕业要求达成的评价步骤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一般以平时成绩加学期末考试成绩为大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少数课程仅以平时成绩或者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后总成绩,故所有课程采用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进行达成度评价。其主要步骤包括:

5.1课程权重值设置

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研室骨干教师将每项毕业要求分解为2-6个指标点,每个指标点由2-6门相应课程支撑,并要有合理、明确的教学内容及实现方式,再根据它们对指标点贡献度的大小,赋予它们合理的权重。注意一门课程可以支撑一个或多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每个指标点对应项的总加权数等于1。这里的课程必须是有学分并对所有参与的学生有明确考核结果的课程或教学活动。对于课程的评价可以是考试、考查、相关责任教师定性判定等多种形式,但其判定必须针对毕业要求相关指标点是否达成来进行,保证考核评估的公开、公正、公平。

5.2评价依据合理性确认

在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之前,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派本专业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该门课程评价依据的合理性进行确认:

①考核内容的合理性:是否完整体现了对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考核难度、分值和覆盖面等;

②考核形式的合理性:除了平时和期末考试,是否采用了合理的其它考核形式(如作业、大设计、论文、报告等)考核学生获取该条指标点所列能力;

③考核结果的合理性:是否存在考核试题偏难或者偏易的问题。

评价人员须填写《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附件3),明确说明“合理”或者“不合理”。如被判定为“不合理”,则不应该采用上述试卷或报告作为达成度评价依据。

5.3课程达成度评价

课程评价是毕业要求评价的基础,其可靠性和合理性决定毕业要求评价是否合理和可信。依据对本专业学生的考核内容,进行课程对该条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针对具体的某门课程,一般选取修读该课程的一个班级或年级作为评价样本。针对具体的某个学生,则全面评价其所有学习过的课程的达成度,并进行课程间的比较,也可与其他学生比较和分析,找出问题,以利改进。

某门课某个学生的课程达成度评价值=课程权重值´(该学生试卷考核成绩/相关试卷总分´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该学生平时成绩/10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课程权重值´课程考核总成绩分。

例如,《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安全工程)》对于毕业要求指标点8.3的权重值为0.4,学生平时成绩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30%;课程期末试卷总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如果2014届某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为75分,期末考试成绩为71分,该课程对该生毕业要求指标点8.3达成度的评价值=0.4´(30%´75+70%´71)=0.4´72.2% =0.289。

如果一门课程由2个或以上的子课程组成,该课程的达成度最终评价值取该组子课程中的最低值。

5.4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计算

依据以上的课程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出三届学生样本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每一项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值,选取其中的最低评价值(注意不能用平均值)作为该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最终结果。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应该为每一个毕业生单独计算,并用离散图来表示该评价值的分布情况。计算其平均值的意义不大,因为掩盖了最好和最差学生的信息,但是平均值可以观察其走向趋势,分析这种趋势的可能原因,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5.5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依据本专业达成度评价小组制定的合格标准,明确该项毕业要求评价结果是否“达成”。

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举例

以毕业要求2的达成度评价为例,先依据已经确认合理、可靠的考核成绩计算出支撑毕业要求2各个分解指标点的课程达成评价值;将课程达成评价值相加,得出该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评价值;以此计算出某项毕业要求各项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值;取其最小值,即为该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最后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教学环节、课程体系的弱点,进行必要的整改,从而保障各个教学环节、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均能围绕毕业要求达成这个核心任务来实施。

1.设置达成度目标值

相关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小组依据国内外开设有本专业的做法及本专业的自身特点,该毕业要求2被分解为4个指标点,每个指标点由3-4门课程支撑,各门课程对指标点的支撑强度权重设置如下表1。

1化工专业毕业要求2支撑课程达成度的目标值

二级指标点

支撑课程

达成度目标值

指标点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大学物理B》(一、二)

0.2

《有机化学》

0.2

《物理化学》(一、二)

0.3

《化工原理》(一、二)

0.3

S达成度目标值

1

指标点2.2:能依据科学和工程原理及文献调研,认识到解决化工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

《化工工艺》

0.2

《化学反应工程》

0.3

《化工设计》

0.3

《专业英语与文献检索》

0.2

SS达成度目标值

1

指标点2.3:能对可能的多种方案进行分析,并能正确表达一个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化工工艺》

0.3

《化学反应工程》

0.4

《化工设计》

0.3

SS达成度目标值

1

指标点2.4:能运用化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化工原理实验》(一、二)

0.2

《化工专业实验》

0.3

《化工综合实验》

0.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0.2

SS达成度目标值

1

2.确认评价依据

为评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毕业要求2的达成情况,必须将表3.4–8中的每门支撑课程的考核成绩进行合理性确认,一般由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小组组织本专业资深教师实施。以《化工原理》(一、二)为例子,在表3.4–3的基础上,小组制作了一个“《化工原理》(一、二)考核合理性确认表”,如附件3所示。

在此表中,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小组将逐项检查所列项目,评估该课程考核成绩是否可以用来评价毕业要求。如表中任何一项不能被确认或有疑问,该课程成绩则不能用于毕业要求达成的评价,必须经过改进,再由评价小组重新确认,合理性确认通过后方可采用。。

3.课程达成度评价

以《化工原理》(一、二)为例,分别抽取本专业2010级、2011级和2012级三个年级班级的课程考核总成绩作为样本。已知课程考核总成绩总分为100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为1.2、2.1、3.1,已知《化工原理》(一、二)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1.2的目标值为0.4,对应指标点2.1和3.1的支撑目标值为0.3,则计算得出某个学生的课程达成度评价值:

《化工原理》(一、二)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2的达成评价值=0.4´总成绩/100。

《化工原理》(一、二)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1、3.1的达成评价值=0.3´总成绩/100。

如此得出《化工原理》(一、二)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1.2、2.1、3.1的达成度评价值。对于2010级化工1班学生来说,《化工原理》(一、二)对于毕业要求指标点2.1、3.1达成度最大值为0.234,最小值为0.180,中位数0.191;对于2011级精细化工1班学生来说,《化工原理》(一、二)对于毕业要求指标点2.1、3.1达成度最大值为0.244,最小值为0.180,中位数0.183;对于2012级精细化工1班学生来说,《化工原理》(一、二)对于毕业要求指标点2.1、3.1达成度最大值为0.253,最小值为0.150,中位数0.201。

2《化工原理》(一、二)支撑毕业要求2.1评价基础数据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依据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一、二)

毕业要求指标点1.2:能针对一个化工系统或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限制条件求解

课程支撑权重0.4。

毕业要求指标点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课程支撑权重0.3

毕业要求指标点3.1:能够根据化工企业需求,确定设计目标

课程支撑权重0.3

评价学生样本(排除当年未按时毕业者)

2010级化工1班

2011级精细化工1班

2012级精细化工1班

课程考核成绩

每个学生课程考核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最后总成绩

最终用于计算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成绩

取两门子课程中的低值

3《化工原理》(一、二)课程达成度评价表(以2010级化工与工艺1班为例)

学生名字

学号

《化工原理》(一)考试总成绩

《化工原理》(二)考试总成绩

支撑权重(对应指标点1.2)

课程达成度评价值

支撑权重(对应指标点2.1和3.1)

课程达成度评价值

蔡xx

1026211001

76.9

67.4

0.4

0.270

0.3

0.202

高xx

1026211003

61.9

61.6

0.4

0.246

0.3

0.185

何x

1026211004

72.5

81.6

0.4

0.290

0.3

0.218

姜x

1026211006

70.8

68.6

0.4

0.274

0.3

0.206

康xx

1026211007

80.2

60.0

0.4

0.240

0.3

0.180

李xx

1026211008

74.6

80.1

0.4

0.298

0.3

0.224

李xx

1026211009

74.3

62.5

0.4

0.250

0.3

0.188

廖x

1026211011

62.7

86.0

0.4

0.251

0.3

0.188

林xx

1026211012

76.3

90.1

0.4

0.305

0.3

0.229

刘xx

1026211015

91.2

78.0

0.4

0.312

0.3

0.234

陆xx

1026211017

65.1

62.4

0.4

0.250

0.3

0.187

毛xx

1026211018

86.1

60.0

0.4

0.240

0.3

0.180

念xx

1026211019

67.7

65.2

0.4

0.261

0.3

0.196

束xx

1026211021

85.9

60.8

0.4

0.243

0.3

0.182

谭xx

1026211023

65.7

82.9

0.4

0.263

0.3

0.197

王xx

1026211024

80.1

76.1

0.4

0.304

0.3

0.228

王xx

1026211025

64.2

63.8

0.4

0.255

0.3

0.191

王xx

1026211026

85.8

61.4

0.4

0.246

0.3

0.184

王xx

1026211027

72.0

60.0

0.4

0.240

0.3

0.180

吴xx

1026211028

60.0

61.8

0.4

0.240

0.3

0.180

向xx

1026211030

64.6

76.6

0.4

0.258

0.3

0.194

徐xx

1026211031

75.9

94.4

0.4

0.304

0.3

0.228

许xx

1026211032

60.5

60.0

0.4

0.240

0.3

0.180

杨xx

1026211033

73.4

91.0

0.4

0.294

0.3

0.220

张xx

1026211034

68.4

60.0

0.4

0.240

0.3

0.180

郑xx

1026211035

78.0

75.2

0.4

0.301

0.3

0.226

周xx

1026211036

76.2

62.4

0.4

0.250

0.3

0.187

附注:因为《化工原理》有两门子课程,取其低值来计算课程达成度。

通过上面三个年级的学生的《化工原理》(一、二)课程达成度评价,可知大部分学生通过课程考核,三届学生也具有可比性。通过对近三届学生学习状态、考试成绩、课程设计的分析,发现学生成绩总体偏低,对于一些考题不能够很好应对,原因是少数学生对本课程的关键知识点掌握不够好,对于知识点的综合分析、理解和应用不足。学生的成绩分布也比较分散。为此,评价小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和学生的教学互动以及对课堂练习的巩固,对知识难点详细解释,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点的掌握。

通过布置和收集课程作业、课程提问、考试试卷和课程设计,记录学生对课程知识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估毕业要求的达成度;通过作业、课程设计对单元操作、单元过程、控制体系、传质过程、相平衡、设计结果等进行描述、计算和分析,记录和评估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实验表现、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记录和评估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这样,通过形成性评价的积累,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关键知识点,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为通过总结性评价做好准备,实现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

4.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依据每门支撑课程的达成度,将其加和,得出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值。一旦计算出对应毕业要求2各个指标点的各门支撑课程的达成度评价值,将其加和,得出该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从毕业要求2的4个指标点评价值中取最低值,得出毕业要求2的达成度评价结果值,以此结果与毕业要求达成合格标准相比较,可以判定是否毕业要求2已经达成。以此类推,样本中每一个毕业生其它各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均可以被定量评价。

4毕业要求2各个指标点达成度及毕业要求2达成度评价结果

(从本专业2010级、2011级、2012级各取一个学生作为例子)

毕业要求2二级指标点

支撑课程

达成度评价值

(2010级学生:姜x)

达成度评价值(2011级学生:孙x)

达成度评价值(2012级学生:龙xx)

指标点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大学物理B》(一、二)

0.138

0.139

0.165

《有机化学》

0.164

0.160

0.183

《物理化学》(一、二)

0.220

0.202

0.275

《化工原理》(一、二)

0.241

0.180

0.212

S达成度评价值

0.763

0.681

0.835

指标点2.2:能依据科学和工程原理及文献调研,认识到解决化工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

《化工工艺》

0.184

0.170

0.142

《化学反应工程》

0.215

0.222

0.261

《化工设计》

0.253

0.216

0.225

《专业英语与文献检索》

0.182

0.147

0.182

SS达成度评价值

0.835

0.754

0.810

指标点2.3:能对可能的多种方案进行分析,并能正确表达一个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化工工艺》

0.276

0.254

0.213

《化学反应工程》

0.287

0.296

0.348

《化工设计》

0.253

0.216

0.225

SS达成度评价值

0.816

0.766

0.786

指标点2.4:能运用化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化工原理实验》(一、二)

0.181

0.163

0.178

《化工专业实验》

0.254

0.243

0.267

《化工综合实验》

0.261

0.258

0.26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0.176

0.168

0.150

SS达成度评价值

0.872

0.832

0.859

该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

0.763

0.681

0.786

是否达成毕业要求2?

附件3

《___________》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

合理性确认的主要项目

确认的内容

如果不合理,改进的措施

课程名称、编号、类别?有无子课程?学时和学分多少?

①课程名称有无修改、编号、类别、学时、学分;

②课程有无子课程,各个子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同还是不同。

要注意课程名称有时会改变,如有疑问需向教务处确认

谁是这门课的任课教师?

确认任课教师名单。

对于由其它学院教师授课的课程,如有疑问需向教务处确认

课程的主讲老师有足够的资质吗?

①授课教师的资质和上岗证按照教育部、学校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②兼职教师的资质也应严格控制(一般应该具有相关企业的高级职称并有丰富工程经验),且他们给某门课程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总学时的25%;

③设计类、实验类、实践实习类课程应该由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来承担。

审核授课教师的资质;增加任课教师的工程经历;适当聘请企业兼职教师

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完整吗?

①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应该得到教研室、系负责人的审核、批准才能实施;

②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的内容应该明确、完整,不能有疏漏;

③教学计划应该与学校的教学日历一致,如遇公假日,漏上的课要补上;

④教案中要有完整的授课记录、课堂如何控制、如何与学生互动、课堂提问、课堂作业等。

反复修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直到通过教研室、系负责人的审核和批准。

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吗?

①教学目标的确认非常重要,必须经过教研室、系负责人的逐条审核和批准;

②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容易评估;

③教学目标不宜列出太多条,要有一定的概括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一般应该由教学团队来执行

具体的教学目标有没有与一个或多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联?

①这一步也非常关键,教学目标必须要与一个或多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联;

②这种关联是明确的,而不是关联度很低或者不明确;

③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联是毕业要求评价是否合理、可靠的关键环节之一。

确认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否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联非常重要,不可马虎

各项教学目标是如何实现和达成的?

①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实施;

②具体的实施方法包括理论讲授、作业、期中考试、出勤率、平时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

③注意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④所有上述教学过程一定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⑤所有相关文件应该归档保管好。

教学目标的实现要以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很重要

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是依据什么来评价的?

①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主要依据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考试成绩等;

②要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形成书面报告,经过教研室、系负责人审核、批准,最后存档。

总结性评价如何合理实施是关键;考试成绩的分布应该合理

考题是否能够真正考核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

①考试应该覆盖所有教学目标,并与之相关联;

②对考试题目要有一定的质量控制,考题难度应该适当,一般不考偏题、怪题;

③期末考试试卷要经过教研室、系审核、批准方可使用;

④考试应该是结合多种方式,平时成绩要占到30–50%。

考题要真正能够反映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考题要有多样性,合理设计,答案要有具体、明确、合理的标准,尽量减少评卷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

考试的结果合理吗?有没有进行合理的考试成绩分析?

①要对考试的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

②要审核考试的难度是否适中;

③考试的内容是否全面覆盖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与教学目标挂钩;

④考试成绩是否经过认真分析,找出问题,以改进教学质量,围绕毕业要求达成这个中心。

重点放在考试成绩分析报告的质量上,有没有发现问题,并落实改进措施和时间表

合理性确认结论

合理:□;不合理:□

合理性确认执行人

签名:日期:

合理性确认执行人的建议

附件4

manbetx 教师、毕业生或用人单位

对______专业______届毕业生达成毕业要求情况调查表

12项毕业要求

评价结果

优秀

良好

中等

合格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附件5

华侨大学manbetx 毕业生、任课教师或用人单位

对______专业_______届毕业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调查

问题

你的评价

非常同意

同意

基本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请列出你的主要理由来支持你的答案

你认为右侧哪些本专业骨干课程可以支持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建立

骨干课程

你的选择(请打勾)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对于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附件6

manbetx ______届______专业毕业生调查表

类别

评价指标

评分方式(同意度评分)

非常

同意

同意

基本同意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学生

学校、学院、本专业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学校、学院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制度和措施

学校、学院有关转专业、转学的规定和措施完善

学校、学院、本专业在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

目标

本人清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合理

培养目标需要定期修订(一般每4年)

毕业

要求

1、工程知识:本人已经达成

2、问题分析能力:本人已经达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本人已经达成

4、研究能力:本人已经达成

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本人已经达成

6、了解工程与社会的关系:本人已经达成

7、了解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本人已经达成

8、了解职业规范:本人已经达成

9、个人和团队合作能力:本人已经达成

10、沟通能力::本人已经达成

11、项目管理能力::本人已经达成

12.终身学习能力:本人已经达成

我认为本人总体上已经达成毕业要求

持续

改进

学校、学院有完善的听课制度

学校、学院是有完善的评教制度

基础课教学质量好

专业课教学质量好

实践性教学质量好

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学术活动让我受益

我对母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评价是好

课程

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合理

课程安排能支撑本专业的毕业要求

教学学时安排合理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合理

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合理

我认为课程体系需要适当修订

师资

队伍

对本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满意

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良好

教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

教师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达成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

支撑

条件

教室、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实践基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计算机、网络及图书资源满足学生的需要

教学、实验、实习经费有保证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可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学院教学管理规范

其它具体意见和建议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592-6162300
版权所有 1996-2009 manbetx国际版 - 领先的综合娱乐平台    闽ICP备11002060号-4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